生完宝宝后,身体的变化让很多宝妈崩溃,妊娠纹、产后掉发、皮肤长细纹……而最让自己受不了的就是「产后肚子下不去」这个问题。明明已经“卸货”但看起来依然像是“十月怀胎”,明明不胖,但产后肚子就是特别大,肚皮松松垮垮,还有妊娠纹,简直难看得想哭!汉中华兴妇产医院产康中心温馨提醒各位妈妈,如果不想活成连自己都厌恶的样子,首先就得做好产后康复!
怀孕的时候,就建议大家做一些运动,主要是控制体重,增加肌肉力量和耐力。从而提高体力,缓解一些疼痛,提高顺产率等等。但在产后康复这个时期,我们主要目的就是让身体的各项功能恢复。腹肌在长达十个月的怀孕后,腹部的力量基本上找不到,很多妈妈不知道这肚子该怎么动,发不了力。这时产后的主要目的就是让我们的身体功能恢复平衡或完整。只有身体的功能是完整的,才能提高运动的表现力,达到运动减肥的目标。而我们要面临的最大的问题 —— 骨盆前倾。很多妈妈产后会感觉腰痛且伴随着骨盆前倾,这种情况未来可能发展为腰椎盘突出。
产后怎样进行产后康复?
第一,要看自身的体态,当体态不正确的时候,一定会存在的风险就是上面说的骨盆前倾。
第二,要看运动模式。比如平时呼吸、走路、下蹲这些,是否会影响到肚子大。之前看到很多妈妈来上产后修复课程的时候,当她们从垫子上起来时,通常直接用手臂和腿来支撑地板,慢慢的起身。
实际上是需要腹部发力,然后让躯干跟随着腿、手臂同时发力起身,这样才是避免了风险。因为孕期的一个特殊体态,肚子大,向前倾,妈妈身体整个向后躺,在这种状况下,视线向前看的时候,后背就会含胸,自然的往后拱。所以呢,多半会出现一个含胸驼背以及肚子往前挺的状况。到了产后的时候,宝宝虽然出生了,但是产后妈妈的体态并没有回来,最明显的还是骨盆整个向前移动,在这种状况下,最大的问题就是产生了腰痛。所以很多时候,听到的最多就是:腰痛。其实腰痛,不是为了锻炼的时候让腰部更加有力,而是让腹部更加有力,因为人直立,除了靠前面,还需要腹部支撑。如果腹部没有力量,力会全部压到腰上,而腰的力量不足,就变成了脊柱向前拱,导致腰痛。所以在整个康复的时候,特别是有腰部疼痛的妈妈,腹部的力量是先要建立起来的,然后再去建立腰部力量。
腹直肌分离
除了体态的修正,还有一个重要因素—“腹直肌分离”。人体的腹壁中线两侧是纵向的腹直肌,左右腹直肌之间有一条愈合线,也就是前腹壁的中线,这条线在医学上叫做“腹白线”。在正常状态下,两排腹直肌中间只有1~2个手指宽(1~3cm的间隙),怀孕后,随着宝宝一天天长大,肚皮也被渐渐撑大,再加上体内激素的作用,使腹白线松弛,连接力量下降,两种因素叠加在一起,导致腹壁张力很快超过腹白线的弹力极限,结果左右两边的腹直肌被迫分开,形成腹直肌分离。生完孩子后腹直肌逐渐向中间靠拢,腹白线宽度也逐渐恢复到孕前水平,这个过程一般需要半年到一年时间。但是对于一小部分女性,如果怀孕期间,间隙部分腹部肌肉被过度拉伸…超过腹白线的弹性极限,结果左右两边的腹直肌被迫分开,这时就会发生腹直肌分离。通俗的说,也就是撑开的肚子,回不去了。
如何判断腹直肌是否分离了?
1、妈妈可以平躺在床上,屈膝,放松腹部;
2、一手放在头后,一手放在下腹正中间,即两组腹直肌的连接点上;
3、先轻轻抬起头部,然后一点点地抬起上身,在肚脐下3-5厘米处让手指感觉腹肌的距离;
4、一部分人会感觉手指陷入了腹肌中,若插入手指超过两指,就属于腹直肌分离。
腹直肌分离的治疗
1. 运动治疗
如果腹直肌分离在2~3 指之间,不可以进行躯干弯曲和扭转的负重练习,这会使腹直肌分离的情况更加严重,须先进行分离改善训练,直到腹直肌分离的距离恢复到2指之内后,才可以进行负重躯干弯曲和扭转练习。
2. 临床电生理治疗
通过电刺激使腹部肌肉被动收缩,对腹部肌群进行强化。电刺激除了强化腹部肌群外,也可以恢复脊柱生理弯曲和改变骨盆的倾斜度;还可加速血液循环,使肌肉牵拉,刺激生成新的胶原蛋白,缓解背部肌肉放松并达到镇痛效果。

3. 康复按摩
神经肌肉电刺激配合康复按摩手法,主要是为了克服单纯电刺激治疗效果的不足。通过按摩手法和穴位刺激,促进身体新陈代谢,减少脂肪堆积,从而恢复腹部皮肤、肌肉、筋膜弹性和紧张度。
4. 手术治疗也
主要方式是切除突出的脂肪,然后将分裂的腹直肌重新缝合复位。腹白线缺损较大者,可用纤维网片面修补。
产后42天至6个月是产后身体康复、塑形的黄金时期,6个月至一年半为理想期,一年半至三年内是恢复末期。